具体命名方法
a主配料名:竹笋肉片,笋苗肉丝,芦笋干丝
b主配+制法:土豆烧牛肉,栗子炖子鸡
c味形+主料:麻辣鸡丝,糖醋排骨
d方法+主料:烧鸭炖鸡,火爆腰块
e调味品+主料:蚝油肉丝,醋鱼
f调味+蒸制法+主料:酱烧冬瓜,醋熘白菜,大煮干丝
g人地名+主料:宋嫂鱼羹,北京烤鸭,德州扒鸡
h色香味形+主料:松鼠桂鱼,五彩蛇丝
i器皿+主料:坛子肉,气锅鸡,回锅肉
j形态命名:狮子头,佛跳墙
k其他方法:口水鸡,甜烧白
(3)筵席的组合原则和组成格局
筵席的组合原则
注重营养、经济实惠。
清鲜为主、浓淡相宜。
因人配菜、因时配菜。
发挥优势、展示技艺。
筵席的组成格局
第一段为冷菜:如彩盘、中盘、大拼盘、单碟对镶盘,十三巧碟等。
第二段为热菜:六至九个大菜,包括头菜,烤、炸菜、二汤菜、烧、炒菜,甜菜、汤菜、小吃等。原料广泛,交叉入席,不重复。
第三段为随饭菜:可荤可素,便于佐饭,完后即上时令水果。
3、菜肴的鉴赏方法
(1)菜肴的色(鲜亮高雅,赏心悦目)
菜肴的色泽是衡量菜肴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。菜肴的颜色以自然清新、能适应季节、地域、审美标准的不同,搭配和谐,色彩明丽为佳
例:龙虎斗、大煮干丝
(2)菜肴的香(香气扑鼻,催人食欲)
一般来说,菜肴温度越高,散发的香气越强烈,因而制热菜肴强调趁热食用 例:回锅肉、北京烤鸭
(3)菜肴的味(口感正宗,快人朵颐)
菜肴的味道是指菜肴入口后,对人的口腔、舌头上的味觉器官所产生的综合作用而给人留下的感受。调味是一种艺术活动,而中国的调味品种类多且调味手法高超,居世界前茅
例:麻婆豆腐、鱼香肉丝
(4)菜肴的形(形真色雅,不忍下筷)
指菜肴的成形、造形。包括菜肴原料的形、加工处理后的形以及加工成熟后的形。造型应以快捷、饱满、流畅为主,再辅以必要的美化手法
(5)菜肴的器(美器装珍,相益得彰)
“美食不如美器”,菜肴的盛器之美主要表现在盛器与菜肴之间的搭配关系,以雅致和实用的统一为原则
(6)菜肴的名(以名寓意,令人难忘)
中国菜肴的命名讲究典雅好听,富有寓意,充满质朴之美、意趣之雅。如白鹭上青天、黄莺穿绿柳、三阳开泰、平地一声雷等
(二)面点
1、面点的发展演变
春秋战国 出现小麦、谷物等面点原料,整粒熟制
秦汉以后 人们懂得将小麦磨成粉,制成“饼”
宋代 原料充实,饼店规模可观
元明清时 面点制作技术发展到了鼎盛阶段
晚清起 面点行业处于停滞状态
新中国成立后 面点数量、品种、工艺均大大提高,呈现繁荣景象